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相当有限,国内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形成了众多自治邦和特区等具有缅甸特色的割据局势。2008年缅甸实施新宪法以来,与佤邦、克钦独立军、果敢、克伦、若开等八支“民地武”组织达成停火协议,但局势并不平静,缅甸军方甚至吞并了果敢特区,其他武装也是与缅甸政府军冲突不断。近期以来,缅甸军方再次以维护宪法为由推翻政府,囚禁昂山素季和执政党多位高级官员,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再次掌握了国家权力,并对反对军方介入政治的民众实施强硬措施,造成人员伤亡,部分支持民盟的公职人员甚至被开除。面对无力反抗的以昂山素季为首的民盟,在缅甸国内唯一能对缅甸军方造成实质性影响的莫过于手握枪杆子的各少数民族武装。
对于手握重兵的各路少数民族武装诸侯来说,这时候是否表态十分敏感。出人意料的是,率先发声支持示威抗议民众的少数民族武装并不是实力最强劲的佤邦,而是地处克钦邦的克钦独立军。他们不但发布声明支持参与示威游行的民众,表示愿意庇护他们,而且在战场上频频出击,从2月初至4月初,缅甸克钦独立武装与政府军之间已经在掸邦、克钦邦多地发生至少15次交火,克钦邦出产高价值玉石翡翠场口之一的莫宁镇南玛其场口,成为缅甸国防军与克钦独立军争夺的热点。那么,与在国内曝光率更高的果敢同盟军和佤邦联合军相比,比较低调的克钦独立军是怎样的存在?他们又是如何生存发展下来的,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克钦族是缅甸的八大民族之一,是缅甸第六大民族,目前人口大致约有100万人,据说是公元11世纪从中国迁入缅甸境内定居。这个民族和我国的景颇族同出一源,其男子的衣着打扮和掸族相近,而女子则与景颇族差不多,主要生活在中国云南缅甸交界的克钦邦地区。
克钦邦在历史上长期与中原王朝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但受地理位置限制,中原王朝都很难直接管理这里,主要采取羁縻手段,授予当地部落首领和土司日常管理权,后来即使受到缅甸王朝的统治,但仍然山高皇帝远,保持着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一相对平和的时光被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所打破。19世纪20年代,英国殖民者在英缅战争中取胜后,缅甸沦为了英国殖民地,随后,英国殖民者逐渐向缅北地区扩展势力,但遭到克钦族的强烈抵抗,这才最终在1929年基本上控制了克钦邦地区。
英国殖民者也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把整个缅甸分为七邦七省分而治之。并有意把一些军政要职交给克伦、克钦、佤邦等少数民族,挑拨各民族和缅族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克钦邦一定的独立自主权。
1947年2月,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在缅甸北部的掸邦彬龙镇,在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的斡旋下,缅族、掸族、克钦族等多个民族领导人一起签署了著名《彬龙协议》,为了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示同意建立统一的缅甸联邦,成立一个拥有自己主权的独立国家。内容大体为缅甸独立后,各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充分的自治权,并且在宪法中规定1958年后可以自由脱离联邦政府。但在以缅族占据优势的缅甸中央政府看来,所谓的《彬龙协议》对少数民族所作的政治妥协和让步,不过是权宜之计。随着协议规定的10年期限临近,各邦正在紧锣密鼓为自治做准备的时候,1958年,缅甸联邦政府突然宣布冻结《彬龙协议》中有关各邦自治的条款,这一举动让各少数民族十分失望和愤怒,各少数民族纷纷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克钦独立军就是成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克钦独立军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依据彬龙协议,以实现克钦邦从缅甸联邦中脱离出来为宗旨的克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是缅甸联邦最大的民族自治武装之一。
1961年2月,以早丹、早相三兄弟为首,建立了克钦独立军,次年回到克钦山区与缅甸政府军对抗,并相继成立“克钦独立政府组织”和“克钦政党”。克钦独立提出的的政治目标是“反对大缅甸主义,建立起主权独立的克钦共和国”。
1975年,克钦独立政府组织第一任主席早相与其兄弟发生内讧,死于非命。继任主席的布朗森病故后,由早迈接任。
1976年,克钦独立军放弃建立“克钦共和国”主张,制定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团结各族人民联合缅共,争取民族区域自治的斗争目标。由缅共提供武器,联合作战。到80年代初期,克钦独立军已控制4个区,12个县。
但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剧变,一味对抗缅甸政府军并不是明智之举。1987年5月,缅联邦政府军对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主席”的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缅军的继续进攻,克钦“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在彭家声和鲍有祥的推动下瓦解,克钦独立军高层看到形势不利,同意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停战谈判,双方于1994年2月最终签订了《停战协定》。在这份协定中,军政府承认“克钦邦第二特区”的合法存在。
一是克钦独立军骁勇善战,擅长山地战。克钦族性格强悍,倔强好斗,以种植玉米、稻谷、甘蔗、烟草为生。再加上他们生活的克钦邦山高水远,是兵家最头痛的山地作战地形。事实上,早在二战时期,克钦人组成的武装就名声在外。当时日本占领缅甸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友看中了克钦人善战的民族特性,组成克钦(景颇)101突击队”,曾在美国盟军的武装支持下,深入敌后执行侦查、突袭、炸毁敌人弹药库等任务,使得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驻缅甸日军第十八师团十分头疼,人数一度扩充至5万人,并在缅甸建国之初成为政府军的主力。有这样深厚山地作战传统底蕴的克钦独立军绝对是缅甸军队难啃的“硬骨头”。
二是克钦族全民皆兵,虽然装备比不上政府军,但组织严密,可以自给自足。按照克钦独立军的规定,克钦族男子从十三四岁起就必须当兵,而且终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军队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战事发生就必须马上回来;每户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须3名参军,有3或4名子女必须两名参军,有两名子女必须一名参军;如果没有男子就招女兵。他们有统一的绿色军装和标志,脖子上还系着一条大大的红领巾,不过他们的军帽上却没有帽徽。由于待遇条件比较差,克钦军有时候需要抓壮丁,甚至连原来自己的领导人早迈都是因为有文化,原本在缅甸政府工作,被勒令要求回到克钦军效力,后来逐步成长为克钦军的领导人。
按照克钦独立组织的统计,克钦独立军军力号称占到了克钦总人口7%。不过据知情人士介绍,实际上克钦军总兵力不超过1.5万人,分为5个旅,加上各种政府工作人员也只有3.2万多人。克钦独立军现在拥有1个师,4个旅和22个营,大约7000多武装部队,另外还有5000名民兵。此外,克钦独立军有自己的军校体系,重视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
关于武器来源,早期克钦独立军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主要依靠缅共提供武器,1989年缅共解散后,他们转而从黑市买来武器进行仿制。比如大受克钦士兵欢迎的M22突击步枪,就是按中国81式突击步枪仿造的。而另一款发射KRL枪榴弹的掷弹筒,其射程可达1200米,相当于二战末期的技术水平。
目前克钦军拥有自己的兵工厂,重金购买了机床和高质量的钢材,具备一定的仿制、本地化改良的能力,也能满足弹药消耗需求。除此之外,克钦军拥有56式冲锋枪、榴弹发射器、枪榴弹、89式重机枪等武器。
三是克钦独立军控制着缅北地区交通要道,手握缅甸政府重要的财源,使得政府军颇为忌惮。克钦邦辖境面积在七邦中居第二(仅次于掸邦),目前邦内除首府密支那等大城市及交通干线附近由缅甸政府方面控制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由克钦独立军管辖。克钦邦的命运如何,不仅对克钦族人意义重大,也对其他六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克钦独立军能扛起独立自治的大旗,其他邦就能如法炮制,向缅甸联邦要同样的政策,克钦独立军倒了,下一个被打击的就是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即使是相对强大的佤邦也很难独善其身。
毫无疑问,在众多少数民族武装中,克钦独立军是对缅甸政府军对抗最持久最坚决的。他们之所以60多年来都是如此,主要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的考量。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考虑。从政治上说,克钦独立军认为,无论是以前的缅甸军政府,还是2011年民主改革后选出的新政府,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均持歧视态度,对后者的正常权利缺乏足够尊重,不断采取军事打压的手段。
到了现在的阶段,克钦独立军并不谋求从缅甸独立出去,而是担心自己缴械之后,失去了对抗缅甸军方的资本,这样一来克钦族人就只能任人宰割。因此,克钦独立军表示可以接受缅甸政府的统治,并且承认其在国内的主导地位,甚至于取消“克钦独立军”的番号也可以接受,但必须保留自己武装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军队编制和指挥权。
其次是经济层面的考量。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邻的缅北克钦邦山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收益。引入中国投资兴建伊洛瓦底江支流太平江上的水电站,也在克钦邦克钦独立军控制范围内。从经济上说,克钦邦所在的缅北山区号称“缅玉之乡”,出产名贵翡翠,这是一笔长期的财源。但是,克钦独立军指责,1994年双方协议停火后,缅甸政府总是想方设法蚕食原来由克钦独立军控制的土地和矿藏,缅玉的开采和销售主导权,如今已逐渐落入政府手中。这些收益对克钦独立军的发展来说也很重要,因此这是引发双方军事冲突的重要来源。克钦独立军控制克钦邦内所有资源的做法固然不太现实,缅甸政府占有该邦大部分矿产林木开采与全部外资项目的投资收益也行不通。
自2015年1月15日起,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西北的“缅玉重镇”帕敢一带,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KIA)开始了新一轮阵地争夺战。起因是新年伊始,缅甸政府军在该邦发起打击非法采伐木材的行动,宣布抓捕包括100多名中国公民在内的众多人员,还缴获各种车辆400余台。克钦独立军方面声称“要保护伐木工人”,进行了武力抵抗。
最后,文化层面的考量。与普通缅甸民众不同,克钦族基督教信徒较多。原本生活在缅北山区的克钦族人主要信奉原始宗教。克钦族如今通用的拼音文字,由美国传教士奥拉·汉森帮助编制,他第一次将《圣经》译成克钦文,让基督教信仰传播到克钦邦。目前,克钦邦九成的克钦族人都信仰基督教。
由于宗教信仰与缅族的佛教大不相同,看看生活在若开邦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的悲惨遭遇就知道克钦人也不会受到缅甸政府的待见。克钦族人可能向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国家求援。
以欧美等西方国家曾屡次针对缅甸政府军进攻克钦独立军的行动施压,曾在二战期间帮助盟军作战的克钦邦“克钦(景颇)101突击队”老兵就曾联名致信美国政府,希望其施以援手,促进克钦冲突危机妥善解决。当时在任的奥巴马总统回应称,二战中克钦人民曾经营救过500多名包括空军飞行员在内的美国军人,美国政府有理由提供帮助。但是,美国在克钦邦并没有直接的国家利益,这种所谓的帮助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不过,随着缅甸军方再次走到前台,欧美国家又开始对缅甸实施制裁,与政府军作对的克钦独立军又开始受到重视,这也许是克钦独立军在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大都按兵不动的情况下,自然频频发动对政府军的军事进攻的原因之一。
在国内少数民族武装林立的缅甸,坐拥缅北山区地利优势和尚武传统的克钦独立军绝对是最令缅甸军方头疼的对手之一。不同于鲍有祥主政的佤邦,克钦独立军70多年以来都持续与政府军作战,牵扯了政府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他少数民族武装面临的压力。
克钦独立军并没有靠着一腔热血对抗,他们全民皆兵,骁勇善战,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控制着缅北地区交通要道,手握缅甸政府重要的财源,使得政府军颇为忌惮。他们并不执意追求独立建国,克钦独立军表示可以接受缅甸政府的统治,并且承认缅甸军队在国内的主导地位,甚至愿意取消“克钦独立军”的番号,但必须保留自己武装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军队编制和指挥权。
因此,缅甸政府军所坚持的“各方必须遵循2008年宪法”“所有民族武装组织必须接受缅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等六条原则,这是包括克钦独立军在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武装都不能接受的,而缅甸国防军在2009年的“八八事变”中攻下汉人占多数的掸邦果敢特区,只是给了缅甸国防军以武力手段解决少数民族自治的信心,并不具备很强的示范性,毕竟果敢内部派系林立,内部矛盾很深,这才使得缅甸国防军有可趁之机。但是,在克钦独立军这样的武装力量来说,这一点并不是可以很好利用的弱点。
从长远来看,克钦独立军还将与缅甸军方长期对抗下去,而在缅甸特别是缅甸北部有发电站和其他投资利益的北方大国来说,克钦独立军可能还不如缅甸政府军来得亲切。